避秦
词语解释
避秦[ bì qín ]
⒈ 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指躲避强暴或战乱。簏名。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引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夏阳 适 晋,得 随会 而同奔; 东海 避 秦,与 毛公 而俱隐。”
唐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诗:“闻道 桃园 堪避 秦,寻幽数日不逢人。”
⒉ 指躲避强暴或战乱。
引《元人小令集·梧叶儿·天台洞》:“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 秦。”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我们参禪原是虚名,避 秦 乃其实意。”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乃若 安南 亡于 法,朝鲜 并于 日,其墐户无天,避 秦 无地之惨剧,尤为见者心酸,闻者发指。”
⒊ 簏名。
国语辞典
避秦[ bì qín ]
⒈ 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比喻逃离暴政的迫害。元·无名氏〈梧叶儿·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
近避难 避乱
最近近义词查询:
聘用的近义词(pìn yòng)
有效的近义词(yǒu xiào)
血色的近义词(xuè sè)
活跃的近义词(huó yuè)
非法的近义词(fēi fǎ)
意图的近义词(yì tú)
务必的近义词(wù bì)
起源的近义词(qǐ yuán)
店员的近义词(diàn yuán)
机缘的近义词(jī yuán)
意外的近义词(yì wài)
老是的近义词(lǎo shì)
孑遗的近义词(jié yí)
消磨的近义词(xiāo mó)
色泽的近义词(sè zé)
因为的近义词(yīn wèi)
贸易的近义词(mào yì)
面试的近义词(miàn shì)
得过且过的近义词(dé guò qiě guò)
当初的近义词(dāng chū)
无忧无虑的近义词(wú yōu wú lǜ)
女优的近义词(nǚ yōu)
全力以赴的近义词(quán lì yǐ fù)
独特的近义词(dú tè)
田里的近义词(tián lǐ)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